bob官方平台app_bob官方网页版主营:导轨式升降货梯|固定式升降机|移动式升降平台|登车桥

全国咨询热线

13145311986

bob官方业绩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
bob官方

销售一部: 0531-84256567

手机: 13145311986   王

销售二部: 0531-84257567

手机: 13075376393

销售三部: 0531-81171863

手机: 15650015958

邮箱: zenglijixie@163.com

地址: 山东省济南市济北开发区

bob官方业绩

消费者收货后想“仅退款”却被商家要求“毁掉商品” 这合理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6-29 04:28:28作者:bob官方业绩

  

消费者收货后想“仅退款”却被商家要求“毁掉商品” 这合理吗?

  最近“618”大促,“仅退款引发商家极端操作”的话题再度冲上热搜。电子商务平台“仅退款”的服务不是在两个月前已取消了吗?为何会再度引发讨论?

  近日,多名消费的人在社交平台“吐槽”称,自己在购物网站消费后,对商品质量不满意申请退货,商家虽接受退货申请,但要求消费者将商品剪烂、砸坏,直至彻底不可以使用,并拍摄视频或图片作为审核依据,才予以退款。

  对于商家这一行为,有不少消费者认为,如此“极端”的退货要求让人匪夷所思,质疑其会造成资源浪费。

  近日,浙江杭州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了一件衣服,收货后该消费者称衣服有严重破损,便申请“仅退款”。然而,商家的回复让其傻了眼:“退钱可以,但你必须先剪烂衣服,拍照发给我们!”

  除了要求剪烂衣服,还有消费的人在退货时,商家要求其将包包剪烂,甚至连一根挂绳背带都必须剪断且拍照上传,这样才能够申请退款。面对消费者的不理解,有商家甚至威胁“不剪烂就起诉”。

  对此,部分消费者表示:“这样的做法真是让人难以理解,感觉在试图戳穿我的“谎言”一样。”

  不少消费者还提出,剪衣服相对好操作,但要砸烂不锈钢水杯却很费劲,既损坏了物品,也平白增加了自己的工作。更何况,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并不是主动选择“仅退款”试图薅羊毛,而是因为商家不愿意承担退货产生的运费,而让我们消费者选择“仅退款”。

  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:“该行为涉及嫌疑违反法律。”他解释,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,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以及公平交易的权利。商家要求消费者剪坏商品才给退货,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违反了关于消费者退货权利的规定。消费者有权拒绝商家的此类无理要求,并可向平台投诉或向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举报,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商家承担对应责任。

  此前,电子商务平台推出“仅退款”服务,部分职业“薅羊毛”者利用这一规则钻空子,收到货就发起“仅退款”售后服务。在责任尚未明确的情况下,部分商家被平台单方面判定“仅退款”,从而损失了货款和产品。

  今年4月,拼多多、淘宝、抖音、快手、京东等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取消 “仅退款”服务,消费者收到货后的“退款不退货”申请,将由商家自主处理。

  但平台依旧存在“仅退款”这一选项。并且,很多时候,商家也并不愿意接受消费者的“退货退款”申请。尤其是一些成本和利润仅几元钱的小商品,一单的利润甚至无法覆盖退货寄回的邮费。因此,在面对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货申请时,多数商家更倾向于和客户协商处理问题,而非寄回商品。

  有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,一单已发货仅退款的订单,不计算商品本身的价值,仅快递费、运费险、平台服务费、人工费,就至少要亏损6元。运费险的高低则根据商家的退货率来决定。

  此外,一旦买家退货,除了运费打水漂外,还涉及运送过程中的货损、重新上架的人力成本,另有导致库存积压的风险。

  一些商家说,在没办法拒绝消费者退货、退款的需求时,为防止买家恶意“薅羊毛”——既拿到了退款,又占有了商品,因此才提出“让我们消费者亲手毁掉商品”的要求。

  事实上,近年来,电子商务平台退货率高企,尤其是女装等品类。这其中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时间、质量和价格上。

  为了不积压库存,如今商家预售期动辄一个月,消费者难以等待。本来夏天下单买的衣服,收到时已到秋天了,消费者无奈之下只能退货。

  一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下单,往往会对商品图片进行深度处理。模特们穿着修身显瘦的服装,在精心布置的场景中,搭配上专业的灯光和滤镜,呈现出近乎完美的效果。然而,当消费者满心期待地收到商品,却发现实物与图片判若云泥。

  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“显瘦”的心理,故意将尺码标小,让我们消费者误认为自身身材苗条。即便在同一店铺,不同款式的衣服尺码也毫无规律可循,消费者只能不断试错,增加了退货的几率。

  如何缓解退货高企的现象?商家在大喊委屈的同时,也应当提高自身产品质量,让我们消费者能一次买到放心的产品。

  最近“618”大促,“仅退款引发商家极端操作”的话题再度冲上热搜。电子商务平台“仅退款”的服务不是在两个月前已取消了吗?为何会再度引发讨论?


新闻资讯

相关产品